首页 > 校庆专栏 > 校史资料
头条新闻
最新新闻
校史资料

从乐善园小学到沧县二中

日期:2011-11-08 17:06作者:何启君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点击数:5485次

一、 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

我是1931(12)进沧县乐善园小学读书的,有一位名叫张德让的老师是我参加革命的启蒙者。他经常通过教学和学校组织的一些活动向我们渗透革命道理,讲一些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故事及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小册子。张德让老师的家就在沧县城西附近,记得他有一个妹妹就在乐善园小学走读,听说张德让老师是燕京大学制革系的毕业生。

我进入乐善园小学的第二年,有个同学叫戴秀卿,他年龄比我大,有一天他很神秘地同我谈话(时候知道是受张德让老师的委托),通过它的介绍,我参加了革命组织“互济会”。不久,张德让老师又亲自同我谈话,又先后介绍我参加了“反帝大同盟”和共产主义青年团。这样,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,我连着参加了三个组织,并担任了团支部书记。当时在我的思想上,我认为参加了这三个组织,就是参加了共产党。

二、展开深入广泛地抗日宣传活动

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,沧县城里掀起了一个声势很大的反日运动,经常召开“沧县各界反日大会”,也叫市民大会。就是以沧县二中(现沧州市一中)为主,乐善园小学、回民小学、还有商界市民都积极配合参加,一些当地名流和社会上有地位的人,比如我们学校校长高梦鹤、回民小学校长马毅夫等等,都要在会上发表反日演说。记得有一个人,一开会就讲话,说:“我是国民一份子,我有说话的权利,国家兴亡,匹夫有责……。”还有一个姓蒋的,名字虽然忘记了,但是他的长相到现在还能回忆起来。他在市民大会上特别活跃,他家就住在沧县城菜市口。还有二中学生王耀臣,是个出头露面的重要人物,善于演讲,在市民大会上演讲时慷慨激昂。当时反日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。会上现实演讲,后市演戏。有一次我和一个女同学演了一个名叫《准备》的话剧,剧情就是俩改革青年进行操练,准备和日寇作战。剧中对话突出有这么一句:“打败日寇,直捣日本三岛!”演完剧就有性,到各家商店去查日货;查出日货没收。此外,我们还经常到郊区农村进行反日宣传。

我们团支部共七人,有戴秀卿、穆德生、王云川(河间人)、孙复兴等。当时,我们都搞些市民活动呢?一道节日,有的就半夜进城撒传单、贴标语,我到附近农村宣传,向农民讲中国百姓苦难,都是国民党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造成的,还讲我们要过的好日子,就得像苏联人民那样起来斗争。我们学校西边有个砖窑,也到那里向工人宣传这些内容。在校内,主要是发展组织。看到哪个同学是发展对象,就先同他接近,向好第一步谈什么,第二部谈什么,逐步谈到革命内容。主要是招品学兼优的穷苦学生,经过几次谈话,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,然后才发展它为团员。

当时,我们的理论武器是从张德让老师那里来。他利用上“国文”课的机会,给我们讲:我国为什么又贫又弱,其原因:一是帝国主义侵略;二是军阀混战,连年打仗。第一号军阀就是蒋介石,而帝国主义又是他们的后台,要救中国,就得打倒他们;三是资本家和封建势力的压迫剥削。还通过讲杜甫,白居易的诗,如《卖炭翁》、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、《石壕吏》等等,来揭露旧社会的黑暗和罪恶,从而给我们渗透革命道理。

此外,我们还常看到一些秘密党刊,如北方的《红旗》(油印),还看过一些秘密统治、宣传品等。当时我在学校,一方面是秘密的团支部书记,直接接受张德让老师的领导,另一方面又是学生会主席(官方的),属校长高梦鹤领导。有一天,校长突然把我叫到图书馆,把一大堆党的秘密书刊往案子上一放,说:“你看过这些东西吗?你还想当共产党!上了老师的当了,听说你们还向揍我(他在我们眼里是个反动家伙,我们确曾商量过揍他的事)!”他问我,我也不吭声。后来他说:“本应开除你的学籍,看你快毕业的份上,不开除你了。”高梦鹤是个国民党员,和张德让老师又有矛盾。但是当国民党县党部找高梦鹤时问:“你们学校有共产党吧?”高却回答没有,这说明高梦鹤对共产党没有什么仇恨。

我们的革命思想,来自课堂革命教师的灌输,读马列主义的书、革命文件和刊物。当时的口号是:“保卫苏联!”。这期间我学会了一些革命歌曲,其中一支叫《少年先锋队》,歌词有这样的句子:“走上前去,曙光在前,同志们奋斗!”教我唱这支歌的是张德让老师,还有王国政。

1933年夏天我小学毕业,我们几个团员在孙复兴家聚会,就此分手,各奔东西。我考入沧县二中(即沧州市一中)前,给在北平上学的大哥写信,说自己不愿再升学了,想去北平卖报。因为王国政曾向我说过,北平的报童多是干革命活动的。不过大哥没有同意,于19339月,我考入了沧县二中,入校不久就接上了关系,因为二中早有党团员组织,同我直接联系的是两位高年级同学孙敬文和阎宝鑫。一年之内,我除和孙敬文联系外,还接触过一个铁路工人,是孙敬文代我接的头,地点就在火车站北面水楼子附近,我们几个团员还在这里开过会。

1934年,孙敬文初中毕业,去北平镜湖中学学习。他临走时,把我的组织关系介绍给了一个姓贾的,姓贾的是校外人。街头地点是在城隍庙大殿后的说书馆,向我交代了老贾的长相、穿戴和接头的暗号及时间。1934年秋我和老贾接过两次头,可是后来却再也接不上头了,也不知道他到那里去。同组织上失掉了关系。

同组织失掉联系后,我就主动同北平孙敬文、王国政,还有我打个何志先通信联系。不过这仅是革命同志之间的联系,不能算同组织联系。这时我虽然同组织失掉了联系,二中又只剩下我一个团员,而我并未停驶活动,除和孙敬文通信联系外,还积极联络一些校内的进步同学,如朱炳书和他的弟弟朱良佑,通过朱炳书还联络了女生部的朱玉筠。我们这些人在一块,阅读进步书籍,长叹当时的政治形势,展望中国的未来等等。我一时虽然失掉了党的领导,但始终坚持一个革命目标,不仅要继续找组织,还积极从事革命活动。

三、一二九运动在沧县

1935年,一二九运动爆发后,日本的侵略波及华北,冀东宣布“特殊”,华北告急。怎么办?我们积极联络同学,响应一二九运动,走上街头宣传,拉起队伍罢课游行。

怎样罢课游行?我们利用二中的学生会(当时学生会是官办的,受校当局支配),学生的主席是杨欣(杨钦的弟弟)。我们把杨欣推出来。以学生会的名义,联络了沧县简易师范、县立完小,乐善园小学、回民小学,师生共800多人,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,还罢了课,对社会影响很大。这次罢课游行的策划人都以为是杨欣,其实是我和朱炳书。上市在简师的朱家驹(党员)和兰丕伟(曾任中共北京燕山石化总公司党委书记兼总经理)也参加了罢课和游行。

1935年沧县发生的各校联合罢课游行来看,一二九运动爆发后,沧县的学生、市民没有沉默!在觉醒,在怒吼,在革命!

对罢课游行,当时有些老师并不反对,而且表示抗日。有个教“公民”课的老师,他在课堂上讲帝国主义如何如何,给人的感觉,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。学生中的右派集中在高二、高三,人数很少,大都是地主豪绅子弟。他们同我们争论时不占优势。有一次,在游行时我喊了“打倒日本帝国主义”的口号,回来后他们就追问为什么要喊这种口号,经过谁批准了,遭到了我们的斥责和嘲笑。在这期间,有天津南开大学等学校的学生坐火车去南京请愿,火车开到沧州,受到国民党反动当局的阻挠,不让火车往南京开了。我们就组织同学到车站慰问,还请他们到二中来,在大会上发表演说。当时我们二中没有准备讲话,临时推我上台,我就临场讲了话。那些大学生就住在火车上,一连几天都是我们给送吃喝。

四、组织“津南武装自卫会”

一二九后,学校发生了一件事,河北省教育厅发现沧县二中校当局有问题,要撤换杨学山,换上国民党信赖的人,他们如果来人就跟他们干!我们几个学生代表,有女生部的朱玉筠,男生部就是学生会主席杨欣、朱炳书, 还有我。教职员代表史乔××(外号叫乔二赶子,国文教员)去天津省教育厅请愿,并请大《大公报》发表消息支持我们。后来教育厅没敢派人来,也就完了。

19364月,孙敬文受河北省委的委派到津南活动。来到沧县二中,他找到我,向我讲了“八一宣言”、“抗日联合战线”等中央的有关新政策,讲了红军北上的政治形势和党的任务、指示,我们在津南也搞抗日联合战线,名字叫“津南武装自卫会”。很据他的一件,我与朱炳书、朱玉筠商量,不到10多天时间,就在二中联络了20多名积极分子,加入了“津南武装自卫会”。这些人全是品学兼优具有爱国思想的学生。当我们向孙敬文汇报此事时,他还表扬了我们。

孙敬文在离开津南时,把我介绍给了津南特委的张国泰(张为河北省委联络员——编者),后来张国泰又把我介绍给了张杰。张杰当时的党内身份我不知道,也没有问过。男生部有朱炳书和我,女生部有朱玉筠,我们几个人曾到涨价家开会碰头,张杰当时是訇(张为清真北大寺海里凡——编者),以宗教身份掩护自己,开展活动,在清真寺领着做礼拜。他是党的领导机关的秘密成员,属张国泰领导。知道1936年夏天,我一直和张国泰、张杰他们俩联系。这个时候我已是党员了,孙敬文走时曾告诉我:“团取消了,你转党了。”我1936年夏天初中毕业后,就和朱玉筠等转移到北平读书了,实际上去搞革命活动。

我到北平后,1937年春,“民族解放先锋队”总部派我回津南组织“民先队”。当时津南有二十几个县,我去津南前先到天津,找到了再二中的同班同学兰丕涛、刘尔旬(后牺牲)。随后就到沧县。在津南只待了一个多星期,见到了简师的兰丕伟、张振华、朱家驹,还有县立完小的朱良佐。开展了一些活动,就又回到北平。

1937年春去延安,这时竟组织决定,孙敬文指派的。

注:何启君,沧县黄递铺人,曾任国家体委宣传司司长。

关注一中官方微信

地址:上海路南侧、狮城公园以南、河北工专以北、迎宾大道以西 市内公交车16路直达
博川网络提供技术支持
版权所有 沧州第一中学 Copyright © 2007 免责声明
冀ICP备19016029号-2 沧公备13090302000291

本网由:沧州市第一中学文宣处主办